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1(一)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学习和是2-6的加法,认识加号,会读加法算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学生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4、学生在用加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5以内数的加减法
(2)关于0的加减法
(3)6至10的加减法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思维导图
2、开发性学习包
精彩故事会
猴 王 出 世
小猴下山的故事: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认真,要有始有终。
猴子捞月:
一群猴子在林子里玩耍,它们有的在树上蹦蹦跳跳,有的在地上打打闹闹,好不快活。它们中的一只小猴独自跑到林子旁边的一口井旁玩耍,它趴在井沿,往井里边一伸脖子,忽然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原来,小猴看到井里有个月亮。
一只大猴听到叫声,跑到井边朝井里一看,也吃了一惊,跟着大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去啦!”它们的叫声惊动了猴群,老猴带着一大群猴子都朝井边跑来。当它们看到井里的月亮时,都一起惊叫起来:“哎呀完了,哎呀完了!月亮真的掉到井里去了!”猴子们叽叽喳喳地叫着、闹着。最后,老猴说:“大家别嚷嚷了,我们快想办法把月亮捞起来吧!”众猴都义不容辞地响应老猴的建议,加入捞月的队伍中。
井旁边有一棵老槐树,老猴率先跳到树上,自己头朝下倒挂在树上,其他的猴子就依次一个一个你抱我的腿,我勾你的头,挂成一长条,头朝下一直深入井中。小猴子体轻,挂在最下边,它的手伸到井水中,都可以抓住月亮了。众猴想,这下我们总可以把月亮捞上来了。它们很是高兴。
小猴子将手伸到井水中,对着明晃晃的月亮一把抓起,可是除了抓住几滴水珠外,怎么也抓不到月亮。小猴这样不停地抓呀、捞呀,折腾了老半天,依然捞不着月亮。
倒挂了半天的猴们觉得很累,都有点支持不住了。有的开始埋怨说:“快些捞呀,怎么还没捞起来呢?”有的叫着:“妈呀,我挂不住啦!挂不住啦!”
老猴子也渐渐腰酸腿疼,它猛一抬头,忽然发现月亮依然在天上,于是它大声说:“不用捞了,不用捞了,月亮还在天上呢!”
众猴都抬头朝天上看,月亮果真好端端在天上呢。
由于众猴不了解井中月亮的真相,以假当真,所以空忙一气,又愚蠢又可笑。
3、拓展性学习包
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小学是在金坛仁劬小学度过的。因成绩不好,他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华罗庚原来也是个很调皮和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数学才能。 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个中国古代有名的算题——有一样东西,不知是多少。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的数,还余2。问这样东西是多少?题目出完后,同学们议论开了,谁也说不出得数。老师刚要张口,华罗庚举手说:“我算出来了,是23。”他不但正确地说出了得数,而且算法也很特别。这使老师大为惊诧。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将本单元5以内数的加减法与6—10的加减法进行整合,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中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接着学习10以内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2、学科间整合:把语文课本中的《美猴王》在本单元中加入,让学生对花果山和水帘洞简单的了解,满足好奇心,同时通过小猴下山的故事学习关于0的加减法,教育学生做事情不要三心二意。
3、把传统文化中的名人故事《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在本节课中整合。
4、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20课时。
(四)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信息窗一 5以内的加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动画片《西游记》吗?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师:有那么多的同学喜欢孙悟空,谁来讲一个关于孙悟空的故事?(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讲故事)
师:孙悟空的花果山对小朋友来说一定不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
二、 初步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来到花果山》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他们在干什么?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你说我讲”红点中所示内容。
(1)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②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
③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方法一:一只一只地数一数就知道了。
方法二:我用小棒代替小猴,树上有3只,我就拿出3根小棒,树下有2只,我再拿出2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就知道一共有几只小猴了。也就是把3和2合起来
(2)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学生通过交流知道把3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3)认识加号。
(4)理解算法。
结合图意或利用学具摆一摆, ……此处隐藏26623个字……生1: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
生2:小朋友的体重是23千克。
师:请在小组里合作交流,称出质量是1千克的物品,用手掂一掂,想想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重1千克的。
学生在小组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完成教材第103页“做一做”第2题,填写好表格。【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生活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距离,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3、在里填上“>”“
2千克20xx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4、判断对错。
一个鸡蛋约重50克。 ( )
小明今年7岁,约重20xx克。( )
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一袋盐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1千克。( )
三、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
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3题和第106页第8题。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14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大胆创新,采用反常规教学法,设计课堂活动,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是我阅读后的几点心得:
一、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无论多么好,长期使用学生都会产生单调厌倦之感,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上精当选择。《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在课堂设计上就根据不同的内容来采用了多种多样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是让教师以灌输式的方式把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真正融入了课堂,做了课堂的主人。
二、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通过阅读,我明白了任务型教学是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三、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自由表达意见”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新理念,也是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读了《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让我知道了自己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书中的教学设计重视了学生的差异性,照顾了全体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发言了我们才有可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更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问、敢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
此学习内容在教学设计时切实做到了以人为本,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放在了首位,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中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设计上,然后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最后在作业设计时再加以巩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一定会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泓清泉,甘之若饴;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杯醇酒,闻之欲醉;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个多年未见的好友倾心交谈,快意平生;读一本好书,如同聆听一个长者的教诲,受益匪浅。在这本书中,我收获的是累累硕果,我相信在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会有借鉴的。
总之,面对新课改,我们教师应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识的更新与文化素养的培养,要具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改进的能力,不断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数学教学方法,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15教学内容: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探究能力。
3、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判断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教具、学具准备:卡片、投影片若干
板书设计:
1/4=1÷4=0.25
9/25=9÷25=0.36
17/40=17÷40=0.425
5/6=5÷6≈0.833
3/14=3÷14≈0.214
16/33=16÷33≈0.485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导入)
1、把下面几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看谁做得又对又快?3/10、39/100、1又51/1000
2、小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怎样化小数
3、请同学们和老师比赛,判断分母不是10.100.1000……的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4、揭示课题:为什么老师判断的这么快,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规律
二、合作探究(新授)
1、尝试练习 提出问题
出示例3 把1/4 17/40 5/6 3/14 16/33化成有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根据计算结果,板书
根据结果,可以把这些分数分成几类?
根据分类,你想到了什么问题?本节课核心问题
2、自愿分组 共同探究
请同学们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自愿分组讨论
教师参与学生讨论
3、汇报交流 形成成果
各小组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小结: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和分子无关;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分母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并由学生分类。
4=2X2
25=5X5
40=2X2X2X5
6=2X3
14=2X7
33=3X11
小结: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分母不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分母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看教材怎样表述。
4、评价提高 实现优化
第2小组和第3小组的发现有矛盾么?
小结: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不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一定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容易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三、巩固拓展
出示练一练2
同组同学互相出数,判断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四、全课总结
略
五、学生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