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汇总9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演讲辩论
创意说明:
对于本文而言,深入理解邓稼先的内心世界,深刻认识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乃是全文教学的重心和核心。这是一篇科学家写科学家的文章,二人是同行,是老友,同时又都是卓有成就的世界名人,要深刻认识邓稼先其人,不但要对比文中所提到的奥本海默,还可以联系本文的作者以及我们所了解的其他科学家来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演讲辩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活泼的形式来认识人物,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影响和造就。
〖教学步骤
一、熟读全文
二、联读《我的信念》《伟大的悲剧》《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等课文
三、思考一个问题:科学有无国界?
邓稼先是祖国的好儿女,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同时,我们也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科学家离开自己的祖国到国外去发展自己的事业,譬如本文的作者杨振宁就加入了美籍,而居里夫人出生于波兰,求学及从事科学研究却在法国,这些科学家是否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当《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落后一步到达南极,看到飘扬着的挪威国旗而怏怏不乐地插上自己祖国的国旗的时候,我们几乎能够看见他心中的创痛,而《登上地球之巅》中的中国登山队员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为整个人类赢得了挑战自然的胜利果实,《真正的英雄》中的七位“挑战者”的遇难成了整个世界共同的悲剧和全人类共同的伤痛。科学到底有没有国界?
四、查阅资料,小组讨论
五、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
六、教师作结
此次辩论不求“标准答案”,只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客观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态度,在深入理解邓稼先的同时,促进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爱国主义感情,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背景资料
关于作者与邓稼先的友情杨先生与邓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两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华园两家人又住隔壁。邓父邓以蜇和杨父杨武之是多年深交的老友。少年时代的邓稼先与少年杨振宁总在一起打墙球,弹玻璃球,甚至还比赛爬树。上中学时二人同在北平崇德中学,杨振宁比邓稼先高两级,后来他们两人又是西南联大的校友。解放前夕,邓稼先和杨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邓稼先就与他们分开了,不过他们的友情却一直保持着。
课文扩读材料
使用建议:和邓稼先一样,徐悲鸿不仅有着卓越的成就,还有着高尚的品格。他们同样的平和谦逊,同样的无私纯正,同样的执著忘我,同样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使命感,对祖国同样的忠心耿耿,一片赤诚。这两位伟人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事业领域,却在做人与做事方面为我们作出了共同的表率。教学时,可将此文提供给学生进行联读,思考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方向。
教学设计方案 篇2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
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第一段(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第二段(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第三段(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
4、简介福楼拜。
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6、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
2、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3学习目标:
1、感受书籍在我们生活、学习中起到的作用巨大。
2、学习作者用对比的方式展示书的神奇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这首诗。
学习要求:
1、在对诗歌的诵读中感受到书的神奇。
2、学习作者的写法,试仿写一节。
3、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感受到书对人类的神奇作用。仿写诗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课前搜集资料,导入新课
1、说说和书有关的名言名句。
2、从这些话语中,你能够认识到什么?
3、小结,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知,把握内容
1、师范读诗歌。
2、生试读通课文。
3、交流评议朗读情况。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去朗读这首诗歌?
三、读中明理,掌握写法
1、点生通读全诗。
2、为什么作者为用“神奇”二字来形容“书”?
3、课文中用了哪些事物和书作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仿照前两段的写法再写一节,抒发你对书的感情。
5、交流,评议。
四、全文总结。
五、课堂作业
1、练习生字。
2、背诵诗歌。
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生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3)、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的作用,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4)、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看资料片,有感情的朗读等加深对威尼斯的认识,体会小艇与人们的生活关系之密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重点难点:
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图片导入
同学们,春天到了,小草探出了头、柳 ……此处隐藏4996个字……容。
2、分析最后二部分。
3、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积极意义。
4、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字词:拼音、解释。
2、齐读、抽背。
二、新授第五段、师生共同分析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指名结合注释翻译第五段。
重点词语:求 古仁人 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微斯人,吾谁与归
3、教师纠正、归纳、总结第五段:
第三部分(5):抒发作者的阔大情怀和政治抱负被。
这里自然总结出全文中心意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回答,进一步揭示了古仁人和迁客骚人思想感情之“异”。这一句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也表达了作者自己高远的志向。
4、学生齐读第五段、力争背诵。
三、师生共同分析第六段
1、指名朗读第六段。
2、指名结合注释翻译第六段。
3、教师总结。
第四部分(6)写作这篇记的时间。
四、齐读课文、力争背诵
五、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背诵课文。
3、预习下一课。
【板书】
岳阳楼记
范仲淹(北宋)
第三部分(5):抒发作者的阔大情怀和报负。
第四部分(6):写作这篇记的时间。
教学设计方案 篇8课题名称:家
活动过程: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掌握儿歌的结构特点。什么是什么的家。
2、鼓励幼儿根据儿歌提供的线索,尝试初步创编儿歌的兴趣。
准备:
1、背景图
2、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每人一个
3、天空、树林、草地、河水、幼儿园
过程:引入主题
1、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新朋友,
2、 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3、 对了你们说对了,
4、 现在就让我们这些好朋友起一做个游戏吧。5、 你们玩完乐也累了,
6、 现在听音乐找到自己的家。教儿歌
7、 你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8、 现在我们帮助他们也找到自己的家好吗?
9、 教师提问?蓝蓝的天空是谁的家?茂密的树林是谁的家?绿绿的草地是谁的家?清清的河水是谁的家?红红的花朵是谁的家?美丽的幼儿园是谁的家?
10、 幼儿看图分组说
11、 幼儿看图连贯的集体说
让幼儿充分想象,创编儿歌
1、你们都吧好朋友送回家了,请你们在动脑筋想一想,蓝蓝的天空还是谁的家茂密的树林还是谁的家?绿绿的草地还是谁的家?清清的河水还是谁的家?红红的花朵还是谁的家?美丽的幼儿园还是谁的家?
2、明天我们一起把大家想的聚在一起说给小朋友听,我们一起再来做个游戏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9【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欣喜若狂、轻盈、敏捷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的。
3、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4、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树立学生探究的意识,培养他们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
有关恐龙的资料 、课文朗读磁带、教学挂图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挂图展示,激趣导入
二、板书课题、解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三、听课文录音带,自学生字词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自学生字词:
⑴ 认读字:
钝 凌。
⑵ 书写字:
恐、凶、笨、鸽、仅、顿、描、绘、吨、盈、敏、捷、崭。
⑶ 新词:
迟钝:反应慢,不灵敏。
五彩斑斓:灿烂多彩。
凌空翱翔:在空中回旋的飞。
后裔、欣喜若狂、隧道、繁衍、茹毛饮血、毋庸置疑等词语让学生用老师教的方法自己解释、讨论。
四、自由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量的化石显示,鸟儿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
第二部分(3、4自然段):科学家们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过程。
五、小结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确定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2、发表你对课文的理解。
二、深入分析,理解全文
采用逐步分学习的方法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探究第一部分内容:
⑴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似乎是什么意思?
(好像、仿佛的意思)
⑵ 这一段怎样引出观点的?
(把恐龙与鸟类作比较)
⑶ 老师问:
科学家们在这一部分中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说?
(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⑷ 老师问:
科学家为什么欣喜若狂?
(因为可以证明鸟类是由古代的恐龙演变而来的。)
⑸ 学生讨论: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师生共同探究这一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是科学家们假设猜想恐龙向鸟儿进化的过程。
(教学这一部分必须注意:恐龙进化经过了漫长的年代;并不是所有恐龙都在向鸟儿进化;有较多内容是科学家的一种假设、推断。 )
3、学习第三部分,质疑、探究:
老师:谁能说说希望能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饱含的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指正。
三、反馈全文,学生质疑
1、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2、质疑并解答,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释疑。
四、总结全文
课文假想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作者说明简洁、意思表达完整、准确,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希望同学们在此启迪下,将思绪放飞蓝天,去探索大自然以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许许多多年后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恐龙中的一支 飞向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