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儿》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3 20:17:37
《雨点儿》教学设计

《雨点儿》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点儿》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雨点儿》教学设计1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投影出示迷语: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看不见。

2、提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你们见过什么雨?

这节课我们学习和雨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雨点儿。(范读指名读全班读)

1、猜迷语。

2、回答问题(雷雨暴雨大雨小雨雷阵雨毛毛雨)

读课题(单人读齐读)。

二、读课文,感知全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借助拼音读课文。(教师来回指导)要求:

用喜欢的符号把生字画下来。

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

读通顺。

数出自然段,标上序号。

2、提问:雨点儿到底是从哪里飘落下来的?

1、读课文,标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回答问题: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

三、理解课文,合作识字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连词,句子读顺。),碰到生字当场解决(“问”是前鼻音,“清、空、方、”是后鼻音,“数”是翘舌音,“彩”是平音,“点、飘”中间有介音“i”等)个别读,领读。

2、识字游戏(摘桃子游戏)

教师把今天学习的生字藏在每个桃子的后面,请小朋友上讲台来摘桃子,桃子后面有生字,学生读对了就可以拿走桃子。

3、练习读有生字的句子。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重点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

“数不清”:数手指;数头发。

“云彩”:看投影的图片。

“飘落”:比较:拿起石头、粉笔掉下来;拿起纸片、尼龙袋、棉花掉下来。

4、读课文(看清音节读准音,词连读,读后想想意思)提问:文中谁和谁在对话?该怎么读?

5、范读对话,学生跟读。

6、让学生来分角色读“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

7、让学生读全文。

1、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单个读生字,跟读。

2、识字游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3、读句子(跟读单个读)

理解词语:学生动手演示来理解词的意思。

4、回答:大雨点和小雨点

大雨点:老人家的语气。

小雨点:小孩子的语气。

6、分角色读“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

7、自告奋勇的举手读课文。

四、书写训练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用生字卡片检查认字情况。

2、本课有三个字要求我们会写,现在老师教你们写这三个字。

方:观察“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别是点和弯钩的位置。(弯钩的起笔和落笔都在竖中线上)

教师范写。(对比方和了中的弯钩范写弯钩时,边写边念顺口溜:起笔平,弯度大,向左斜,中线钩。)

半:观察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与“羊”进行对比。范写。

巴:“爸”去掉“父”与“八”字字音相同。

3、让学生练写,教师指导。适时投影学生的作业,给予一定的表扬。

1、识字。

2、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及笔画笔顺,还有和其他字进行比较。

3、学生练写。

《雨点儿》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章的第五小节给我们留下“空白之点”、“顿歇之处”,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填充。本课的教学,就以第五小节为凭借,通过创设情境,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研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学探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欣赏课件《小雨沙沙》。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请跟着一起唱。

2、刚才,小朋友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要去看看课文中的雨点儿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我们来学习课文《雨点儿》。

4、出示课题《雨点儿》。

谁能把课题读好?(读时让学生注意儿化音。)齐读。

二、读文,识字,初探

1、初探课文:

想知道雨点儿会发生什么事情,请自己读读课文,特别要注意的是: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会的可以请教同学。

2、识字,写字:

⑴ 生字宝宝们急着想和小朋友们见面了。(出示生字)自己读读。

⑵ 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⑶ 教学生字“方”。谁能说说第二笔是什么笔画?

⑷ 写生字“方”。

3、读文,感悟,明理:

⑴ 学习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① 读:瞧,雨点儿来了!请自己读读这一句话。谁能读?哪里读得好?

② 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这几个词。

③ 再读读句子,看看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数不清”:多得没有办法数清楚。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如:头发,人,树叶……)

“云彩”:

“飘落”:示范做“飘落”的动作。(用树叶)

④ 品读:现在,能不能把句子读好?自己读,指名读。

⑵ 品读雨点儿的对话。

①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它们在半空中相遇了。会怎么样呢?(要是你们在路上相遇会怎么样?)让我们去看看。出示句子:

半空中,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

小雨点儿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

大雨点儿说:“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② 读读句子:他们在干什么?(说话)我们可以从这些提示语中(点一点提示语)知道雨点儿们在对话。

③ 朗读训练:老师是小雨点,就在你面前,哪位小朋来做做大雨点儿来问问我?(师生合作)

……此处隐藏18816个字……在花瓣上、在叶片上滚动,种子开始发芽、长叶、开花,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世界变得多美呀,我们美美地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喜欢表演的同学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⑶雨点儿如此神奇,把大地打扮得这么漂亮,你喜欢它们吗?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些什么呢?

四、演唱歌曲,再次感悟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孩子们,雨点儿是多么可爱呀,可是你知道雨点是怎样形成的吗?这个问题留着小朋友们课后完成,回家可以查资料或者问问爸爸、妈妈。

种子要发芽、种子要长大,它们需要雨点儿来帮忙,最后让我们在《小雨沙沙》的歌声中再一次感受雨点儿的可爱吧。

《雨点儿》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他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听老师说一则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猜猜这是什么?(雨)

2、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3、读了这个题目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读通,整体感知

1、引导自读课文。

a、小朋友说说自己积累了哪些好的读书方法。(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利用儿歌记住字形,边看图边借助拼音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b、学生充分自由读书。

2、教师巡回指导个别学生,了解自读情况。

3、学生汇报自读情况。

a、认读生字词。(说说哪些字是自己通过读书认识了的,哪些还没有掌握,同学间互相帮助识记)

b、朗读课文。(先指名朗读,读不好的地方请同学或老师帮助,在自由练习朗读,最后赛读,看谁读得最通顺、流利)

4、再读课文。请小朋友按顺序看图,找出文中与图相关的句子,仔细读,再想想它的意思。(给孩子充分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

a、读后引导学生用雨点落进______说话,根据回答,出示:池塘图,小溪图,江河图,海洋图。

b、引导学生用雨点有的落进______,有的落进______,有的落进_____,还有的落进________句式说话。

5、过渡:雨点来到不同的地方,它们会在那儿干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雨点去游玩一下吧!

三、精读读懂,感悟语言

1、边读边想象诗歌情景,并自由交流。

2、联系情景,再读诗歌并提出疑问。估计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小雨点为什么在池塘里睡觉?雨点为什么会在小溪里散步?雨点为什么

会在江河里奔跑?雨点为什么会在海洋里跳跃?

3、教师放课件,再现池塘、小溪、江河、大海的画面让学生观察他们各自的特点(池塘里的水很平静,小溪里的水在缓缓流淌,江河的水在奔涌,大海里的水波涛翻滚)

4、学生联系画面解决问题:如:因为小溪里的水在缓缓流淌,雨点落进小溪,随着溪水流淌,就像散步那样自由自在&&在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池塘、小溪、江河、大海的不同特点,想象小雨点落进其中的不同姿态。

5、再读抓住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等词,把自己想象成小雨点体会此时心情,从而使学生走进诗歌情境,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让他们在阅读中享受新奇和快乐!

6、感情朗读诗歌,用自己的声音、动作、表情表达内心的感受。

四、赏读背诵,积累内化

1、情境背诵。

教师提示:小朋友看着板书和图画给大家介绍雨点落在哪些地方,各是什么样子的。

2、表演背诵。(多媒体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乐曲表演)

五、创设情境,迁移运用

1、小朋友的书读得真棒!你们注意观察过吗?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呢?它们又是什么样子呢?(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聪明的小朋友,你能把看到的情景也作成一首小诗吗?

3、朗诵诗,师生评价。

六、写字指导

《雨点儿》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复习巩固带有生字的新词;会写“半”、“巴”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学生喜欢方式学习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

在朗读课文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1、在田字格中写好“半”、“巴”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难点

1、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猜谜语引入课题,齐读课题,读准儿化音。

二、首读课文。

1、按照视频里老师的要求:学生小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跟着视频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3、找出带有“数不清”、“飘落”这两个词的句子。指名读。

4、理解“数不清”,并进行短语训练:数不清的()

5、理解“飘落”。

(1)学生自己理解,并用动作演示。

(2)看视频里老师的演示,加深理解。

6、品读第一自然段。

7、指导学生看插图,想想:雨点儿从()飘落下来。

小松鼠从()跳下来。

亮亮从()跑出来。

并进行句子训练:小草从()长出来。

()从()。

三、再读课文

过渡句:是呀!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它飘到什么地方?那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咱们再来读读课文吧!

不过,这次读课文跟刚才不一样。请看电视。

看视频,听读书要求。

1、学生选择段落读课文。

2、指名连读课文。

3、看视频,听读课文。思考:大、小雨点儿飘落什么地方?那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4、指名说,理解课文内容。

5、同桌说说:你喜欢雨点儿吗?为什么?

6、指名说,感受雨点儿带给大自然的美。

7、再听视频里的学生说,学习如何将语言表达得更清楚。

8、再次品读第五自然段。

四、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

1、品读全文。

2、拓展:如果你是雨点儿,你还会去到哪里?会让那个地方变成怎样?

五、写字指导

1、学生先说注意的地方。

2、看视频书空。

3、老师范写。

4、学生书写。

5、评书写情况。

《《雨点儿》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